2022年是印臺推進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進程中極為特殊、極其難忘的一年。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,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,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,錨定了未來發展的前進方向。面對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,以及疫情反復沖擊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,在區人大、區政協的關心支持下,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各項決策部署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聚焦“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發展要安全”三件大事,攻堅克難、靶向施策,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、統籌發展和安全,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。通過一年來的不懈努力,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135項任務中,除區游客服務中心、區殘疾人康復中心和潤鑫年產500萬噸建筑骨料3個項目因土地手續辦理未達預期之外,項目策劃包裝、實際利用外資等121項具體任務全部完成,深化改革、鄉村振興等11項常規工作扎實有序推進,較好完成了區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,取得了殊為不易的成績。
這一年,是蹄疾步穩堅持穩中求進的一年。用好用活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,打好“降、免、退、緩、貸”組合拳,辦理留抵退稅9039萬元,減免“六稅兩費”753萬元,為中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等發放貸款2.43億元,全力穩住市場主體。深入開展“我為企業辦實事”活動,解決企業產供銷難題40余個,培育“五上”企業12家。高質量組織項目建設年活動,72個重點項目16個建成投用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、同比增長11.2%;在省發改委通報的市縣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評價中,我區獲得表彰獎勵。爭取國投項目資金8.1億元,同比增長14.2%;策劃包裝項目297個、涉及資金511億元。堅持把“鏈長制”作為提升招商引資質效、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,繪制產業鏈招商圖譜,出臺招商引資工作流程及管理辦法、考核獎勵辦法等制度性文件,在全市率先建立企業投資項目評審聯席會議制度,簽約的125個項目中63個建成投產,實際利用市域外資金70.2億元、外資8048.2萬美元。全年生產總值增長4.1%,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.7%,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10.2%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.7%和7.3%,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。我區獲評2021年度全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區、全市區縣考核獲優秀等次。
這一年,是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的一年。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,深化與西農、陜科大等高校合作,引進果業、畜牧業等領域專家教授、緊缺人才14人,評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1家,建成產業研發中心技術服務站和專家工作站5個,6家高新企業通過省科技廳認定。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與接續產業培育壯大協同發力,3處地方煤礦復工復產,煤炭及洗煤企業產值同比增長31.5%。安泰再生鋁綜合利用、陜西龍馳、華盛鼎鑄投產運營,時碩科技精密鑄件項目加快推進,210所航天測試基地、天徊液體火箭試驗基地等5個航天項目落戶印臺,軍民融合產業初具雛形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戶。改造高質高效果園2400畝,建成全市優質苗木繁育示范基地,新增果品冷藏加工能力2萬噸,蘋果產量、產值同比分別增長9.2%和35%;生豬、蛋雞存欄同比增長15%和8%,潤民康源等4家生豬養殖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,我區成功創建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。開發精品旅游線路4條,王石凹工業遺址景區游客服務中心、商務接待中心等地面工程基本完工,陳爐精品民宿爐山居建成投用,我區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。數字經濟“雙創”產業園注冊企業780余家,獲評全市數字經濟試點示范園區。延安路商業步行街主體完工,發放電子消費券60萬元,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.7%。
這一年,是接續奮斗增進民生福祉的一年。鞏固銜接“百日提升、百日督幫”活動扎實開展,穩定消除返貧風險118戶325人,獲評全省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集中排查工作先進集體。新建高標準農田2.7萬畝,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,紅土鎮被評為全省耕地保護激勵先進單位。城市更新加快推進,重興廣場、城市書屋等公共服務設施建成投用,25個老舊小區完成樓體改造,增劃停車位1800余個、新安裝城市路燈170盞,海綿城市建設、宋塔棚改等項目有序推進。6個社區生活污水處理廠、11個鎮村垃圾壓縮中轉站建成運行,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3.06%,陳爐鎮那坡村獲評全省美麗宜居示范村、金鎖關鎮被評為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鎮。崾峴梁至畫眉梁公路改建竣工,周三路入選全省十大最美農村路?!皟灲逃∨_、學在北關”區域教育中心建設統籌推進,市五中完成北遷并引入全市首個“名校長”管理團隊,方泉小學和城關幼兒園改擴建加快推進。區人民醫院醫技綜合樓主體封頂,區疾控中心完成遷建。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,最大限度保護了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157萬元,新增城鎮就業1668人,登記失業率2.9%。區文化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館。區老年養護院基本建成,芳草社區被命名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。發放扶老、助殘、濟困、兜底等惠民補貼5500余萬元,民生福祉持續增進。
這一年,是守牢底線深化綜合治理的一年。堅持大氣污染治理“六措并舉”“五源共治”,全年收獲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1天、同比增加21天,空氣質量綜合改善排名位列關中地區第一。統籌做好水源保護、流域環境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,出境斷面水質從2020年的Ⅳ類提升到2022年的Ⅱ類,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佳水平。森林城市創建有序推進,完成營造林1.15萬畝。扎實開展燃氣、自建房等安全隱患排查治理,農村道路交通安全“十長共治”工作模式得到省市充分肯定,我區連續25個月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?!耙话敢徊咭粚0唷被庑旁L問題,信訪總量、重復信訪量分別下降17%和40.9%。平安建設滿意度達99.61%、全市排名第一,深入開展掃黑除惡、養老詐騙等專項整治,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,區公安分局連續兩年獲評全省優秀公安局、紅土鎮周陵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。
這一年,是自我革新提升履職效能的一年。堅持向管理要成績、向目標要結果,建立健全班子成員重點工作“1+N+1”協調推進機制,緊扣主責意識和能力短板開展“三學三強三提升”“一月一問”專題教育活動,設立“奔牛獎”“蝸牛獎”激勵先進、鞭策后進,政府公信力和戰斗力顯著提升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,305個事項實現“網上辦”、102個高頻事項實現“跨區域通辦”,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0.5個工作日,群眾辦事效率和政務服務效能大幅提升。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,區國有資本投資發展集團公司完成增資更名。嚴格依法行政,辦理行政復議案件13件,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%。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,扎實推進政府系統作風革新、效能革新,政府帶頭過“緊日子”,“三公”經費同比下降37.54%。自覺接受人大、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,建議提案辦結率和滿意率均為100%。